王诗淼:两个战场,两种战略

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寻求国际电影节的青睐,也期望在海外市场中分一杯羹。王诗淼是媒体深焦DeepFocus的负责人,也是国际发行团队视幻文化PARALLAX Films的初始成员之一。在两方面的工作中,她感受到了国内营销和海外销售的差异,也从中看到了中国电影未来可能的方向。

王诗淼:两个战场,两种战略

出征海外

一部中国电影,在国内的营销和在海外的销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情。国内的营销包括面对大众的宣传工作和院线发行工作两大部分,简称“宣发”。海外的销售主要是向当地的发行公司推销影片,让他们购买电影的海外版权,在当地的电影院线以及流媒体渠道发行。

王诗淼所在的团队视幻文化PARALLAX Films做的正是海外销售的工作。他们先把影片推向海外的电影节,同时向海外各个国家地区的当地发行商销售电影的海外版权。电影节是一部电影迈向更多国家、地区的前哨,一部中国电影入围了戛纳电影节或者柏林电影节,它的海外销售的机会立刻翻倍。

这项工作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点,将影片投递到各大电影节。每一年,全球电影节有一份时间表,一月是圣丹斯电影节、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二月是柏林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是每年五月,六月份有国内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再往后,八月是洛迦诺电影节,紧接着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到了十月,进入釜山国际电影节和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时间,十一月则是东京国际电影节… …在这个周期里,再结合在国内的目标档期,片方和国际发行代理公司需要一同决策将哪个电影节作为影片世界首映的平台。

王诗淼:两个战场,两种战略

每个电影节都有自己的选片团队,一部电影需要先被选片团队选中,成为“入围影片”,然后才会进入评审环节。王诗淼和她的同事们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选片团队,他们要让片子进入选片人的视野且能够多看两眼。

一部电影有国际发行代理,说明这部影片已经经过了一轮专业的筛选和审查。在过去这些年的工作当中,视幻文化代理的多部电影进入了柏林、戛纳、威尼斯、鹿特丹、釜山等国际上最重要的电影节,这是一份有说服力的品牌背书。在跟选片人的来回沟通中,视幻文化的团队会告诉选片人这部影片与中国当下的现实是什么关系,它和其他华语片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有些电影比较本土化,他们就会帮助选片人降低理解门槛。这些工作最终的目的都是让选片团队更加理解和认真看待他们推荐的电影。

王诗淼观察到,全世界有电影工业的地方对华语片多少都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他们会期待影片揭露一些社会现实,有一些中国奇观的展示。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扭转,因为这样的影片之前在海外拿了很多奖,吸引了很多关注。同时,电影节也在积极地释放自己的姿态,贴合时代的语境。近几年可能是女导演最好的时代,视幻文化看到了电影节对于女性创作者的支持,也会将代理女导演的片子这些因素纳入考量标准。

王诗淼:两个战场,两种战略

首映的风险

一部华语电影节的国内首映是需要多多谋划和风险评估的。王诗淼和她的同事们也会跟片方一起商量,是去上海国际电影节,还是去FIRST电影展或者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会要求参与竞赛单元的影片在上海进行世界首映或国际首映,FIRST和平遥对于影片的首映规格的要求则相对宽松许多。

当然,对于要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华语片来说,片方往往更愿意去柏林、东京这些国际影响力更大的电影节试一试。这样也相对安全,因为影片在海外的电影节上遇到的中国观众人数总归是有限的,既可能拿到一个高标准的奖项,电影的前期口碑也更加可控一些。

电影节的观众是相对挑剔、苛刻的一群人,即使一些不错的电影,他们也可能不买账。现在,国内的电影节的电影放映活动越来越多,看起来是一个电影与观众见面的好机会,但其实对很多电影来说是一个风险点。这几年来,王诗淼观察到,一些片子刚刚在电影节首映,分了低分,打分的也仅是在电影节看到影片的少数观众,这样的开分对于任何电影都是致命一击。而前期口碑不好,会直接导致很多观众不愿意去看,对小成本电影的伤害尤其大。

因此,王诗淼和她的同事们经常提醒片方,一定要非常谨慎地选择是否在国内电影节做首映,以及在哪个电影节做首映。如果国内电影节首映和电影上院线的时间相差比较大,那么电影节首映或许不会对发行和票房产生实质性的积极作用,反而有可能导致口碑崩塌。更大的问题是,文艺片的观众量是很小的,如果最核心的观众已经在内地各个电影节看过片子了,等到在影片院线上映的时候,票房就被稀释了。所以,对那些在国外的电影节已有收获的影片来说,为了保护前期口碑,片方不要在国内电影节上做首映,让观众保持期待,直接电影院见,或许也是一种选择。

王诗淼:两个战场,两种战略

电影的选择

视幻文化近来参与的项目中,成本非常低的独立电影少了,更多的是有一定制作体量、多少有一些明星演员、在制作和宣发环节都有预算的影片。在多年的工作中,王诗淼看到,文艺片在营销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太多了,最大也是最根本的难题在于没有宣发预算,至今也没有解法。她得到的启发是,不管商业片还是文艺片,无论有多少营销预算,一定要从项目开发阶段就想清楚这部电影要怎样做营销。现在,越来越多的导演也有这个意识了。

王诗淼也看到,对一部影片的成败来说,档期是相当关键的。我国所有电影的档期都需要国家审批,在这种情况下,电影能够上哪个档期其实是各方博弈的结果。每到春节、国庆这样的大档期,国内的几家头部发行公司都会坐在一起开会,讨论今年我家有哪部电影,你家有哪部电影,我们让哪些片子上这个档期,怎么引导舆论走向,实现多方共赢。

近几年大热的短视频营销的确给电影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票房,让电影被更多人看到。因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变化,短视频占据了很多人大量的碎片时间,营销的第一要义就是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想要获得更高的到达率,一定首选短视频平台,这种转移太自然不过。

王诗淼经常从一部电影的片尾字幕窥见电影营销的细分程度和混乱程度,有的分为短视频营销、新媒体营销两大部分,有一些公司专门做短视频的制作,其中制作是一部分,传播又是另一部分,有时候,营销公司会把部分工作分包出去,这也是营销乱象的原因之一。

作为影视从业者,王诗淼基本不会受短视频营销的影响去看电影,但她接受这种宣传方式,只要是正向引导就好。毕竟电影说到底也是一门生意,销售工作的艺术就在于,怎么做能卖出更多电影票,怎么能卖更多国际地区的版权,让一部电影被更多的人看到。

监制:佟宇 / 策划:李祺 / 撰文:Maggie 张思雨 / 制片、统筹:于妙妙 / 摄影:MENGZHI / 妆发:李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