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城市旅行,一定要切入城市的脉搏。就像“老北京”,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家老字号都有传奇的经历。这里的趣闻典故,融入古往今来的时代风貌,蕴含浓郁的文化气息。踏入这座天然的博物馆,一举一动都仿佛能触摸千百年前的印记。

近日,爱彼迎邀请到四位非遗文化传承人与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年轻艺术家参与其中,讲述了非遗文化传承千百年的使命和工匠精神,更渗透了当代年轻一代传承人创新、开拓和包容的力量。此次上线的“溯承”活动,爱彼迎将对发掘城市深层人文旅行内核的热爱和责任感倾注到实际行动,保护性发掘潜藏在城市里的非遗文化基因。

“非遗”不能成为被埋没的宝藏,爱彼迎“溯·承”系列非遗文化体验系列成为一座贯通古今的桥梁,也为新一代年轻人提供一个触摸华夏灿烂文明的平台。

吃,是一个城市的基因符号

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将近十年的“新北京人er”,北京已经成为仅次于家乡最了解的存在。如果说上海的灵魂美食是生煎,那门框胡同的爆肚冯、姚记炒肝,特别是乾隆爷御赐的“都一处烧麦馆”,是老北京绕不开的美食密码。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曾有藏头诗赞曰:“都城老铺烧麦王,一块黄匾赐辉煌。处地临街多贵客,鲜香味美共来尝。”

作为打卡了上百家北京“网红餐厅”的资深吃货,别的不敢说,“吃”的方面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也对得起咱这体重)。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打开爱彼迎APP的“体验”专区,诸多色香诱人的美食中,久闻大名的烧麦老字号“都一处”让我心动。了解了下体验介绍,看到不仅能有机会见到从乾隆时期就传承下来的都一处烧麦传承人本人,得到其亲自指点学习包烧麦、饺子的技巧,还能顺便品尝店里的几道镇店招牌菜,这一趟绝对值!

赶快预约时间,安排上~!

老字号中独一块儿的“蝠头匾”

在京城的美食界,关于“都一处”名字的由来,一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都一处烧麦馆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距今已经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相当久远。起初是山西人王瑞福开设的一家小酒店——王记酒铺。

据说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回京,经永定门来到前门一带。当天已是农历大年三十,夜色渐晚,虽没有“春节联欢晚会”可看,但百姓们也都带着年货,赶回家吃团圆饭,大部分店铺也已关门上板,只有王记酒铺还开着。只见三位衣着不俗的贵客登门,王瑞福更亲自倒酒随侍伺。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乾隆爷:没错,就是我!)

饮罢酒,尝过菜,其中一位客人问店家:“你这小店叫什么名字?”王瑞福赶忙回答:“小店没有名字。”这位客人听见楼外鞭炮齐鸣,他非常感慨地说:“这个时候还开门营业,京都只有你们这一处了,就叫‘都一处’吧”。并亲笔御赐“都一处”蝠头匾,使都一处名声远扬。

更有意思的是,当初乾隆走过的甬路也因长年不扫而成“土龙”, 清朝《都门纪略·古迹》记载“土龙在柜前高一尺,长三丈,背如剑脊”。在清代被列为北京城的“古迹之一”,与永外“燕墩”齐名。

与众不同,“京中之最”。

都一处最开业近三百年,是少见的近三百年间将传统风味保持如此之好的美食老字号。它制作技艺精湛,曾获国家餐饮最高奖“金鼎奖”和“中国名小吃”称号。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和传统烧麦不同的是,都一处烧麦皮薄馅大味道鲜美,从烫面、和面、走锤到蒸好上桌,需要经过六至七位师傅的手,共14道工序,烧卖上的褶皱最多可达30个,如同富贵的牡丹开在竹制笼屉中,在全国也找不到这么花里胡哨的烧麦。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都一处三鲜烧麦为叫座,用猪肉、海参、鲜虾仁、荸荠、大葱做馅,真材实料,犹如一朵朵灿烂的花朵绽开,好吃又好看。

手残党亲手体验烧麦制作

沿着爱彼迎APP订单中贴心提供的地址和交通线路,我来到前门大街38号的都一处烧麦馆。前门大街是历史悠久的老北京步行街,位于北京城市中心,地铁或打车都很很方便。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这里聚集着诸多老字号,而且毗邻天安门广场,是体验老北京文化胜地。吃完饭在旁边溜溜弯,既消食又能过一把地道的老北京生活。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站在烧麦馆门前,抬头就能看到传说中乾隆御笔蝙头牌匾。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作为一个山东人,天生对面食抱有强烈的好感。和面、揪剂、打底、擀皮、压花……吴华侠老师手把手言传身教,我更是把从小包饺子、擀面条、揉馒头所有的技能家底儿和盘托出,最后勉强包了一个还算像样儿的烧麦,足够我过年回家可以在一众亲戚面前“卖弄”一番。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都一处烧麦的一大特色,就是顶部开口的“花蕊”。每只烧麦皮要求重量相等,大小一致,将调制好的馅料将面皮放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间聚拢的圆圈内,扭拢合包,二十四个褶下来,顶部会形成麦穗一样的花蕊。顶部开口的空袭方便放入一些调味佐料,既不外撒,又滋润透味。

这二十四个褶也是有讲究的,代表二十四个节气,缺一不可。每张面皮儿直径13.3厘米,中间1毫米,边上0.5毫米左右,可谓薄如蝉翼。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除了精巧的点心制作工艺,现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都一处烧麦传承人吴华侠聊到师承经历时眼神中流露的情感。

25岁即被任命为都一处烧麦“第八代传承人”,同样更是近百年第一个非“京籍”传承人,二十年来支持她走到现在的事她对面点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身体力行的执着。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16岁的高中女孩,受电视剧的启发,将拥有一间自己的蛋糕店作为理想。从一家自己的小店到近300年的百年老店,踏实的一步步走下来,她不仅实现了把美食带到更多人面前的愿望,更有责任和义务,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作为在爱彼迎“溯·承”系列海报中上镜的非遗代表人物,吴师傅对爱彼迎体验栏目的上线欣喜更多情感。这里不仅是一个好的宣传平台,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这门传承了三百年的老手艺,吴师傅还希望接触更多愿意学习、继承和发扬这门手艺的人,让非遗文化“叫好又叫座”。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传统文化,注重师徒传承。这种手把手教出来的工艺,历代传承的情感,拥有现代工业产品不具备的脉脉温情。

爱彼迎“溯·承” 让传统历久弥新

深耕旅行行业的爱彼迎,一直致力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目的地旅行体验交互融合,在传承中保护,在致敬中发扬。

近期,爱彼迎平台正式上线“溯·承”非遗文化体验产品系列,与北京东城、广州越秀、成都、黔东南四地政府联合,精选当地富有特色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覆盖手工技艺、传统美食、戏曲武术、音乐绘画、民族歌舞等领域,涵盖多个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延邀诸位传承人和大咖亲临现场传授技艺。登陆爱彼迎APP客户端,即可轻松预定自己心动的文化体验,更有机会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探讨。

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寻访“舌尖儿上的非遗”,在京城打卡“乾隆爷同款”烧麦

非遗的传承需要代代延续,爱彼迎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体验相融合,唤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传承意识,重新定义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