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张译的身上,有一个不消逝的秋天。密林外,河滩边,大风逗得人打转,而他眼中的光,笑里的情,和秋日骄阳有同一种颜色。他像久别重逢一样见你,想让你坐得近些,坐得安稳舒适。他有时候看着你,有时候看着自己的脚尖,他在唠嗑,他说《无价之宝》里某些情节来自于他的儿时经历,他说他扯远了,但他没有将身体往后靠,将你疏离于一段私人过往。

张译: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张译

在北方,一年四季里,秋天最为难得。当夏日随漫天云团离去,秋隐身于高远的蓝天和烂漫的金光,一场雨,一阵风,就把人眼前的风景换了色彩。它年年如此,如此美,如此短,它在每一种回忆里都一模一样,是温热的风中偶然掠过的那几片还没开刃的凉意。稍纵即逝,成就了秋之隽永,回忆的禅。

张译的身上,有一个不消逝的秋天。密林外,河滩边,大风逗得人打转,而他眼中的光,笑里的情,和秋日骄阳有同一种颜色。他像久别重逢一样见你,想让你坐得近些,坐得安稳舒适。他有时候看着你,有时候看着自己的脚尖,他在唠嗑,他说《无价之宝》里某些情节来自于他的儿时经历,他说他扯远了,但他没有将身体往后靠,将你疏离于一段私人过往。

这一刻,他和你身在同一个季节,那个因与记忆同在而停止流逝的时空。

张译: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张译

回忆杀,温柔刀

电影《无价之宝》是张译参与出品的院线新片,由张大鹏执导,张译领衔主演,他习惯把自己的角色石振邦叫成“石头”。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东北,包括张译在内,剧组成员多来自东北,大家为这部影片耕耘了三年。

“石头”原本是工厂职工,下岗后和工友杨武合开了一家五金店。恰逢国企改制,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平时作风张扬莽撞的石头经营买卖的同时忙于讨债。结果债没讨到,一线怜悯,导致他被迫替欠债人养起了孩子。

小女孩芊芊,可爱又倔强,透着一股灵气,像极了她那被欠债后失踪的丈夫逼得走投无路的母亲。一个大活人,哪能是“抵押物”呢?石头到底不是个狠人,被父母抛下的芊芊,被妻子放弃、被时代甩开的他自己,半路“父女”,相依为命。

“东北人怕什么呢?不怕吵架,就怕突然对方道歉,心里这一软,整不会了。”

石头虽然又臭又硬,但毕竟不是一块寒冰,比热容小,一点真诚就能把石头烘烤得火热。张译说,吃软不吃硬,是东北人的常态。

张译: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张译

被钱难倒也不趴下,见天儿就开始耍帅不服输的石头,一与人情这把软刀子相接,骨子里的浪漫就藏不住了。《无价之宝》里的石头平日里对孩子呼三喝四,该买小裙子、小玩具了,也得抠出仅有的一点钱来把事办了。孩子要上学,石头和兄弟跑遍县城办手续、找关系。孩子要学英语,石头买不起教材,凭自个儿脑子里那点残破的汉语拼音,一点点把教材誊抄了一遍。

抄教材这一段,是张译的亲身经历。小时候的张译比较调皮,“特别不懂事”,看着周围同学渐渐都有了新奇的玩意儿,他也跟父母闹着要买这买那。那时候有人下海经商,同学里面有人买山地车,买旅游鞋,隔天谁又戴着一种崭新的棉帽子来上学。“我就跟家里念叨,为什么你们不可以买?”张译垂眼注视自己的脚尖,说到此处显然还对父母抱有歉意,“我故意弄丢自行车,嫌家里自行车又丑又旧。”

在和张大鹏导演沟通剧本的时候,张译把这份自责连同妈妈给他抄书的事一起放了进去。那时候他年纪小不懂事,去别人家聚会的时候曾经假装特别有兴趣看别人家里一本很厚的英语书。“我妈特别为她儿子突然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感到无限欣慰”。妈妈问张译觉得这本书好吗,张译还说“难得的好”。

本来随口一说,结果妈妈记下书名,找遍了每个书店都没有卖的,后来从别人那儿借来,把整本书抄了一份。

张译: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张译

“一个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人,完全没有任何英语基础,只知道ABC三个字母,多了她都不认识,于是就按汉语拼音去读和写,把书生生抄完了,而她的儿子其实并不在意。”长大后张译对这件事感到非常内疚,所以到了设计石头与芊芊的关系时,他在石头身上重现了回忆里妈妈抄写英语时的样子。

带着东北口音的汉语拼音,一个个笨拙地往外蹦,在昏暗的灯光里逐渐拼成句、叠成书。

《无价之宝》里同样来自张译儿时记忆的,还有脚卡进自行车轱辘的情节。

小时候他坐家长自行车后座,脚丫子卡车轱辘里好几回。孩子早就大哭大闹起来,家长还没联想到这一层,只以为是车蹬不动了,又使劲蹬了一段。20世纪90年代的孩子对这种经历并不陌生,片中这处细节作为闲笔,为还原年代感添了一块拼图。张译在石头这个角色里,第一次站到了自己父母当年的位置上,把孩子的脚从车轱辘里救出来,他体验了家长那时候的焦急、责备和轻微的不耐烦。用细腻的表演,让这块拼图“回忆杀”有了真实的冲击力。

这些汲取回忆来书写的生活断章,让张译在角色里更感自在松弛。东北人演绎东北人,“不算挑战”,他相信这是一次还原和升级。

张译: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张译

浪漫与痛苦交织

虽然对于《无价之宝》里石振邦这个角色,以及故事里那个年代的市井生活有实在的体验,张译在思考一番之后,还是给出了方法派式的总结。

他为角色注入的不只是个人经历,“石头”以及街坊们的体态、小动作、生活状态,县城市集、公交车站、池塘、集体住宅、澡堂等不同场所里的人,也都没有脱离他东北家乡的生活半径。“我会想起来那时候一些人的特点,把他们合在石头的身上,石头是一些人的化身。”

张译对石振邦的理解是“被瞬间抛下的人”,和一些没有来得及跟随潮流转向的人一样,时代巨轮碾过,石振邦留在了原地。张译说,这些人是脊梁,默默无声地形成社会的基座,托起有能力追赶的人去跑、去腾飞。

“石头怕的是被这个家庭抛下,他怕杨武和芊芊不要他。”重情义,为守住情义、为等回不来的欠债人领回孩子,为了做到这一切,不惜千里追凶讨回被拐走的芊芊,不惜开车撞门、满头是血,这是方法派演员张译为角色注入的一股滚烫的浪漫,“又怂又勇”。

何为无价之宝?这种生长于极寒与荒凉之中、朴实得不起眼的浪漫即是。

张译: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张译

深度合作《无价之宝》给了张译很多空间来回溯家族历史、琢磨东北人性格的成因。他觉得在天寒地冻的地方生存,人需要像野生动物那样刚猛,维系集体抱团取暖的小社会,人又需要照顾好彼此内心的柔软。张译注入亲身经历、思考并表演塑造的东北人,和近年“东北文艺复兴”产生了连接,人文气质一脉相承。

“如果要把《无价之宝》也定义为东北文艺复兴的电影作品之一的话,我觉得是名副其实的,因为我们在其中用了我这一代人的经历、观察和思考,去解读上一代人的故事。”

除了那些能让亲历者会因一笑的细节,影片里还表现了摘松子这一上过新闻而广为人知的东北特有职业。张译有恐高症,拍摄时他一个人乘坐氢气球飘在空中,剧情里氢气球失控飘走,石头要从空中跳下,“是真跳”。氢气球晃晃悠悠不稳定,需要一人在底下拉绳,一人高空作业,实拍的过程让张译结结实实体会到了打松塔工人的辛苦。

“我觉得石头给了我一个机会,回到自己出生地的文化系统当中,用我最熟悉的方式再进行一次表达,看似偷懒,实则是一种回炉另造,让我能重新审视自己。”

审视自己所得到的答案,是“浪漫与痛苦交织”,张译说,这是他和导演张大鹏共同的一种创作方式。这种交织,在片中石头感到自己被他心里的小家所抛弃时,由一段幻想般的独舞所表现,那是只在人的心灵里浮现的真实,情只能在幻想中抒发。

张译: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张译

张译不会跳舞,石头没有哭泣,浪漫与痛苦不在场,却又如此显而易见,让银幕前的观众品尝到人物内心的无声碎裂。

这种被隐藏起来的挣扎,是内向者的情怀,这也是张译和张大鹏同频共振的结果。

在两人就《无价之宝》展开合作之前,张译已在关注着导演张大鹏早期的短片作品,他对张大鹏的作品印象是“有趣”,总能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下轻盈呈现烟火气、人情味。张译带着这种印象与张大鹏见面,发现两个人都是心中一团热火、外表极度社恐的同类。“我的社恐可能治愈了一些,张大鹏的还没完全治好,把我的社恐又勾出来了。”

几小时的交流中,两人一个看地,一个看天,几乎没法直视对方的眼睛,就这样互相尊重着保持着心底里秘而不宣的共振。进入到剧本创作阶段,想到了很美好温馨的点,两个人笑得乐不可支,想到了很难过的点,又是在一起共担着长久的沉默。许多情节剧本本来没有,就在这种欢笑和沉默里碰撞了出来。

影片后期制作阶段,张译与张大鹏的互动没有中断,张译记得光是看片就看了21次。从剧本到表演,再到后期的雕琢,张译在一次次血脉与思考的激活里,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还乡。

张译: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张译

收获时刻

年尾这一个月,张译比较忙,他主演的多部影片正在接力公映,除《无价之宝》外,还有《刀尖》和《三大队》。这三部作品故事背景完全不同,张译的角色设定几无相似。一向低调的他,在主演影视剧、现象级作品《狂飙》关注度还未消退时,又踏入了新的高光。

一旦“霸屏”,跑路演、拍写真、采访总是免不了的,每到这时候,张译的含蓄内敛无处可藏。他动作大方、面容亲切,周身仍笼罩着一种安静的“场”。他把这种场的内核,命名成“照相恐惧症”。

恐惧的背后有伤,有怀疑。张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对自己不够自信。“每次大家合影,我都往边上站着。”二年级上美术课,老师要画每一个同学,轮到张译了,就跳了过去,说是“长得没特点”。

“那时候我也分不清‘特点’和‘不好看’是不是同义词,只觉得自己是一个被美术课嫌弃的孩子,所以我一直也不会画画。”

张译: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张译

到了做演员需要跑组的时候,张译和其他人一样,拍了照片随简历一块送过去,结果跑了十年都没有得到一个角色。有一天一个副导演对他说,就别留照片了,一张照片洗出来也要花不少钱,你挺不容易的。“我说甭管花多少钱,就是为了给剧组留的,人家就说实话了,说你也没特点,我留你干吗呢?”这对选择以表演为职业的新人张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这是一个灭顶之灾”。

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他曾想过放弃,但还是在表演课老师的教诲下攒足了韧劲,没有放弃每个表演机会,在镜头的角落里锤炼技巧。

总是在看脚尖,看脚下路的张译,创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并奉献了精湛的表演段落。

张译:有一种演员,也是无价之宝

张译

他是《亲爱的》里强作乐观、心如刀绞的父亲,是《追凶者也》里阴狠毒辣却略带喜感的杀手,是《绣春刀2》里如履薄冰、处心积虑,却从未对挚友撒过谎的陆文昭,是《山河故人》里的小镇青年,《红海行动》里的队长,《万里归途》里的外交官,《狂飙》里蛰伏数年只为真相的人民警察。他在《鸡毛飞上天》里顶着风雨扛包的一段戏被年轻人视为“世另我”,在《悬崖之上》里电椅上的表演被观众封神。 

经过多种多样的角色,张译逐年叠甲满级,所获奖项一路见证他的成长。到现在,张译已是国内三大电影节最年轻的“大满贯”最佳男演员,今年他的作品大热,接连引爆关注度,如此对于一直支持他的观众亦不失为一种慰藉。

在这个丰收的时刻,张译带来了他视若珍宝的新作,那是至今滋育着他的,如秋之隽永的回忆与情义。

摄影:小刚 / 策划:张婧璇 / 采访 & 撰文:徐于凡 / 妆发:邹成程(ONTIME)/ 造型:Fred 苏 / 美术:mia,桉(一颗葡萄工作室)/ 制片:李赫璇 / 服装助理: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