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 | 导演请就位

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为什么找到这四位导儿?国人都知道,范围缩小些,国内想学表演的人都知道。《演员请就位》,作为国内首档导演选角真人秀,已播出1、2、3……7、8 集了。我们在节目录制现场见缝插针地约了四次专访,见风使舵地问了一些旁敲侧击的问题。好在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角儿,嬉笑怒骂地填上了我们的一个个脑洞。

陈凯歌

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 | 导演请就位

陈凯歌

作为一位人文素养极高的导演,你在挑选演员的时候,会看中他身上的人文气质吗?

陈凯歌:演员和作家有某种类似之处,有的作家不是人文素养特别高的,他就是凭本能。我不相信沈从文在写最初那些文字的时候,就有那么高的人文素养,我觉得他就是对生活有体验,对生活有感知。演员也一样,人文素质特别高的,我认为有,但这一类人是极少数。多数石破天惊的演员,都是靠本能,他有这份天赋,没准大字都认不了几个。所以我并不认为我在选演员的时候,非得选有人文气质的,有气象的,更何况今天有人文气质的演员,几乎没有了。这个太难找。

所以演员得靠天赋吗?

陈凯歌:我自己觉得演员成功的多一大半都是靠的天赋,他就该干这个,所以不是特别费劲地就把这个事完成了。不该干这个的人,你看见他笨鸟先飞,非常努力。这种人,在精神层面上得特别尊重他,但并不等于说勤学苦练了,你就能够把这戏给演好了。挺难的,但也不是没可能。

自己会开悟吗?或者碰到像你一样会调教演员的导演,他们就能被调教出来?

陈凯歌:我自己觉得你能碰到一个导演,在方方面面给你帮助,是有可能让你的演技有所提高的。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非靠你自己不可。你入了门,导演才有可以下手的地方,你一直在门外头转悠,他不能把你给拽进来。所以我觉得演员主要靠自己努力。我是属于说得比较多的导演,可能会对演员的帮助多一点,也就这样。

王学圻演了你的《黄土地》、《赵氏孤儿》还有《梅兰芳》, 几次选择王学圻,都是一锤定音,还是经过反复考虑?

陈凯歌:肯定不可能是一锤定音,每个角色在最初考虑的时候都有不同人选,不可能只有一个人。最终想来想去,决定的原因就是相信他有驾驭和把握这个人物的能力,这个是根本。如果对这一点你有犹豫或者怀疑,我就建议不要用他。

也就是说在你心里没有所谓的“御用演员”对吗?

陈凯歌:没有,我这个人相信“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一我不像有些导演,他自身有经纪公司的,所以他用的人都是自己公司的,我没有也不会有经纪公司。另外一类就是特别喜欢只用一个演员,一用到底,我也没有这个想法。我觉得这叫珠撒玉盘,好的演员可能到处都有,就全看你有没有本事找到,然后集合到你自己的影片中去。而且我没有偏见和成见,我并不觉得一定是成大名者必是最好的演员。我就觉得有很多在困苦中的演员也许能够演得更加活灵活现。

也就是说你也没有偏好哪种演员类型。

陈凯歌:我没有,我觉得你如果偏好某一个类型的演员,就意味着你偏好某一个类型的角色。我这人好奇心很重,对各种人物都有兴趣。我觉得都是人,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好也罢,坏也罢,在某个意义上来讲,他都是可以作为所谓审美对象来观察。

特点非常鲜明,但是业务能力一般,你会用这种演员吗?

陈凯歌:我自己觉得选电影演员,是要以貌取人的。他长得特别有特点,你就觉得他可以。我合作过的演员,有的都不在世了,比如有一个演员叫姚二嘎,我在《边走边唱》里头用了他,我就觉得他长得特别不一般,他没什么演技和背景,啥都没有。但我就觉得他的形象本身已经在替他自己说话。我觉得这样的演员也能用。

现在市场上有好多所谓的流量明星,他们将来有没有可能变成表演艺术家?

陈凯歌:流量是跟互联网相关的,它和电影以及做演员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咱们实话实说。看见你就尖叫,你怎么演戏?你出现在银幕上,她就尖叫,你怎么演?它难为的不是别人,是你本人,它肯定让你产生了巨大的错觉,就是只要我出现,就有了齐了,没问题。你还努力,你往哪儿努力?但是我也相信可能在流量明星里头也存在着一些人觉得“我要把戏演好”“我要排除干扰”的人。

你觉得现在国内导演的生存环境怎么样?

陈凯歌:不是特别理想。我主要是指对年轻导演来说困难巨大。现在多少年轻人迷电影,想做电影导演的人太多了,但是这样柔软飘忽的理想直接撞在钢板似的现实上,大家就会明白,原来做导演是那么困难。这个困难我觉得包括这几方面,第一项就是钱。拍电影跟写小说不一样,写小说,我管你呢,我一天就吃一馒头,但是我可以写。而且还得人家告诉你应该怎么拍,制片人告诉你该怎么做,“我告诉你这段观众肯定不喜欢,改”。我就觉得这个不是特别好的生态环境。

中国现在这些电影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怎么样?

陈凯歌:不怎么样。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自己的文化很鄙夷,不当回事,只当它不存在。我也不知道是谁挑的头。可能我们是现实的社会,就是没用的东西少跟我聊。文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没用的东西。其实它有没有用,我们当然知道它用处非常大,它可以改变你,但是对于改变,是人人都有兴趣吗?没有兴趣。很多人觉得“我这样挺好,能吃能喝,物质得到满足,可以了”。

是一个什么动机,让你参与到《演员请就位》?

陈凯歌:我觉得表演系的学校在全中国成百上千,为什么没有看到在表演领域出现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我自己的感觉是在教表演这件事儿上基本上都是“等因奉此,官样文章”,没什么新鲜。所以能不能借这样一个平台,来分享一些我自己过去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经验。这就是我参加这个节目的根本目的所在。专业的态度,宽大的胸怀,不做祖师爷,不凌不霸,不欺负年轻人,认真地教年轻演员应该怎么去表演。

李少红

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 | 导演请就位

李少红

你觉得年龄对演员的艺术生涯有怎样的影响?

李少红:人生的经历和阅历对演员这个职业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财富。演员的体验和感受,用自己的理解来演绎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格,把自身的体验和感悟运用到创作人物当中去。

你当初拍《橘子红了》《恋爱中的宝贝》《大明宫词》,选择周迅的理由是什么?

李少红:周迅是在我们这里长大的,她是个非常好的演员,总而言之,她有很强的悟性,对表演艺术由衷地热爱,再就是她能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没有任何杂念。这个是作为演员很重要的素质和条件,没有悟性的话导演说什么都没有感受。杂念有时候也是演员最大的障碍,现在很多演员会顾虑太多,什么形象啊、评价啊、粉丝喜不喜欢啊,你不管演什么,演员进入你的人物当中真的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你的导演系的同学,现在还有半数在这个行业里吗?中国导演的生存现状如何?

李少红:我就说我们班吧,28个人,还在导演行业里的,每年或者两三年还能出一部作品的确实不是很多,最多六七个吧。市场和资本对于这个行业的影响力非常大,影视毕竟不是个体创作,它是一个工业化的流程,是要靠经济杠杆支撑的。比如作家、画家这些靠个体创作生存的艺术家,他们需要先创作出来,再找志同道合的人把作品推向市场。但对于影视来讲,光有一个导演是没有用的,拍电影缺少任何工种都完不成。这个行业对于学导演的人来讲成活率本身就不高,导演这个职业就是个“三高”职业:高风险、高强度、高智商。工作起来强度太高本身就是高风险,再就是对人的体能要求很高,另外现在文化科技迭代很快,电影又是靠技术支撑的,对于知识和智能的要求也很高,需要跟上变化,不断给自己充电。

对演员的选择方面来讲,悟性和抗压哪个更重要?

李少红:其实演员也是一样,演员还得要皮实,悟性要有,抗压能力也要有。这个职业很脆弱,他们靠情感吃饭的,情感本身就是很脆弱的,容易起来也容易破灭,所以就得要求演员有这种抗压能力,他得能够不断调动自己的情绪和感知能力,所以这两条都很重要。

1995年《红粉》拿了最佳视觉效果银熊奖,你觉得近年来国内导演在视觉审美取向上有哪些变化?你对社会上一度流行的审丑现象怎么看待?

李少红:审美是一个艺术创作的核心,也是能量,创作本事就是审美的过程。它确实有高低之分,有时候我们会说艺术的高雅和低俗之分,其实都是指跟审美有关的。美不单是指漂亮不漂亮,它还是人对精神的陶冶和需求。艺术里其实一直有审丑这个概念,审丑本身就是审美的一个方面,有时候可以通过丑达到真实再现、审视、对比的作用,比如很经典的人物形象钟楼怪人,看上去丑的东西可能会有深刻的内涵,人物内心有极大的反差,也是用这种方法来对比,衬托出美感的效果,最终审的还是美。再说这个审丑现象可能是现代人精神压力比较大,大家想通过这种围观达到刺激感,寻求心理满足。这就是大众审美的变化性,任何时代都是存在的。而且大众审美和艺术家所追求的审美是不同的。

今年你做了《解放了》的总导演,艺术院校表演系上课时都会学到解放天性,国内的演员,从前辈到年轻一代,在这方面是否有改变?

李少红:表演课上其实都是这样,第一解放天性,第二及时真听、真看、真感觉,说起来容易但是能做到很不容易,能做到说明就是开窍了。以前表演对这个很讲究,现在很多都缺失了,不讲究这些,用颜值取代了,所以很多都是中看不会演。

作为一个乐于戴眼镜的大导演,你看问题的视角会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吗?有些特点比较鲜明但专业不是那么突出的演员,会入你的眼吗?

李少红:其他导演都不戴眼镜吗(笑)?去伪存真!能放大和发现更多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不容瑕疵,能看到他的心底,戴的不是眼镜是放大镜。

有网友评论你:“李少红从来没有走到过艺术或者商业这两个方向的极端,相反在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上做得比她的男同学们更游刃有余”,你怎么评论自己?

李少红:不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应该有艺术性,都应该有含金量,艺术和类型结合得更贴切,我就是这么做的。

对于国内有关演员演技的综艺,你是怎么看的?《演员请就位》这个节目有什么不同之处?

李少红:太残忍了,太考验人了。《演员请就位》是人品和演技大比拼。

是什么动机让你参与到《演员请就位》的?

李少红:选新生代,选新演员,到新《红楼梦》我已经选了三代演员了,又过了十年,又该选出一代新人了。

赵薇

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 | 导演请就位

赵薇

《还珠格格》已经过去20年了,你对导演及演员这一行业的看法,有什么改变吗?

赵薇:本质是没有改变的,都是想拍出最好的作品给大家,这个行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包容。随着影视市场越来越繁荣,我们可以拍也可以看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作品有更多的机会被大家看到。原来只能通过电影院、电视机看片子,现在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渠道。

17岁时,你完成了个人首部电影作品《画魂》,你是如何获得的机会?

薇:当时是《画魂》剧组去安徽芜湖取景,需要很多女孩做群演,到了我当时就读的芜湖师范来挑人,自然而然就被选中了,后来电影结束了在芜湖的拍摄我又随剧组去了上海,能出去看看是青春期很开心的经历。时间太久了,其实好多细节我都不记得了,但对做演员的兴趣却是由这部电影打开的,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2009年,你出演古装《花木兰》,以导演的眼光,你觉得该如何挑选古装演员?

赵薇:那是一部家国情怀的电影,拍摄环境也很艰苦。挑选古装演员和现代演员其实没什么区别,主要是要适合角色本身。

《女儿谷》《亲爱的》《港囧》,这几部电影的导演如何为你说戏,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

赵薇:《女儿谷》是我在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的毕业作品,是我真正参与演出的第一部电影,十几岁就要演经历很复杂的角色,所以谢晋导演会讲得非常细致,我们还有大段的时间去监狱体验生活。《亲爱的》《港囧》时期我已经是成熟的演员了,导演会给我很大的自由。

导演视角该如何挑选演员?会有备选角色吗? 中国导演的生存现状如何?

赵薇:挑演员很简单也很难,一遍遍试戏,一直试到合适的那位演员。我们当时的电影其实选了很久才选到女主角,都有点儿崩溃了。至于备选人,最合适的那位出现了,也就没有了所谓备选人。因为行业越来越繁荣,可以做导演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像我去年参与的FIRST青年电影展,他们就创造了这么一个机会给所有想做导演的人。

能否举例说明,电影导演、电视剧导演、舞台剧导演的不同处?

赵薇:本质上当然是一样的,但形式不同,所以有了一些差别。电影拍摄时间长,可以慢工出细活儿,一条一条去“磨”,直到最满意的那个镜头出现。电视剧拍摄时间短任务重,经常一天要拍好几页纸,分AB组拍摄也是很常见的。舞台剧更刺激一点,每一遍都是不一样的,导演的工作只能做在表演前,只要表演开始了,导演就只能“束手无策”。

有些特点比较鲜明但专业不是那么突出的演员,你会关注么?为什么?

赵薇:当然会,一切还是以角色为准,只要是最适合的,为什么不呢。

演而优则导,你是如何体会这句话的?你理解的演员和导演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赵薇:没有什么“演而优则导”,就像摄影师可以做导演,编剧可以做导演,没有任何区别,只要你想,做好了准备就可以开始做导演。导演是一个剧组的总指挥,要把控整部电影电视剧的走向,演员的表演,摄影的镜头……而演员要在镜头前负责传达导演的意志。

《演员请就位》这个节目跟其他类型节目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赵薇:让演员在传统的电影电视剧之外有了展现自己“演技”的渠道。《演员请就位》有陈凯歌导演、李少红导演、我、郭敬明导演在,是最大的不同,这可以给演员们更大的帮助,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演技。

是什么动机让你参与到这种节目的?

薇:因为之前没有参与过这种类型的节目,想试试看。而且节目找到我的时候我正在上海导演《嗨!美男子》,节目的拍摄时间正好在我差不多要杀青的时候,可以不用再做“做导演的准备”。

郭敬明

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 | 导演请就位

郭敬明

你认为流量明星会成为表演艺术家吗?那些特点比较鲜明,但专业不是那么突出的演员,你会关注吗?为什么?

郭敬明:我觉得流量要看它怎么去定义,如果流量是指关注度的话,其实有一些很厉害的演员,比如说巩俐老师,她一样也是流量,只要有她的新闻,大家都会看。有一些确实粉丝比较多的,表演相对不那么成熟的人,但他如果以后理想是做演员的话,就需要做很多准备,你也不能很武断地就说他一定不能行。如果他肯花时间肯努力,也许过不了几年你会看到很不一样的一个演员。所以我觉得给年轻人多一点宽容和时间。但你不能仗着自己有流量,就随便演吧。这样的东西不会长久,粉丝可能会支持你一两部戏,但长期来说,必须靠自己的专业能力说话的。

你在18岁时写的一段话,“我喜欢蹲在马路边上,看着大片大片梧桐树叶,纷乱下坠,如果天冷,就抱紧自己的膝盖,这是个好姿势,像个寂寞的乖孩子。”你觉得优秀的艺术家需要寂寞吗,还是更需要不断地跟社会保持接触?

郭敬明:我现在听到我18岁写的东西都起鸡皮疙瘩……我觉得以前写东西,更多的是多愁善感。我现在已经35岁了,18岁和35岁对各方面的理解,都不是像以前一样的笔法了。可能18岁的时候在马路上,你会觉得很孤独。现在,屋子里有一堆人玩儿,你也在那里面,可还是会感到孤独,这都是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会发生的变化。每个艺术家都不一样,我认识的一些作家,他们就特别喜欢深入市井生活,去了解世间百态。但也有一些艺术家,比如刘慈欣,就不太出来social,他就钻研在他喜欢的科幻世界里,所以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说艺术家一定得怎样。

那你的习惯呢?

郭敬明:我都还好,人多闹腾我也很喜欢,一个人我也很舒服,我没有特别喜欢怎样。对,我创作的时候,基本是自己一个人,但也没有不跟人接触,或者类似闭关这种。

你认为写作和电影最大的关联是什么?

郭敬明: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它的核心都是在讲一个故事,就是让人们在故事里感受到它该有的属于我们人类的情感。小说是读者看了文字,在脑海里面构建完了电影。所以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会有一千种关于这个故事的情景。但是电影就是一个,但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电影已经把文字的东西具象化了,所以这是区别。我觉得这两者之间基调还是很共通的,就是在做一个故事讲述者。不管作家还是导演,都是故事的讲述者。

演员或者导演,需要具备文学素养吗?

郭敬明:我觉得演员的文学素养不一定要具备,但是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是有必要的。

所以有文学素养是最好的。

郭敬明:对艺术的审美力是一定要有的。最好有,因为你解读剧本的时候,你一定要理解这个剧本在讲什么,所以它也是文学素养。你看的文学方面的东西越多,你在拿到剧本的时候,也就理解的越多。

你认为国内的导演生存现状怎么样?

郭敬明:我算一个相对幸运的人,因为我比较顺利,一出来就有相对比较成熟的班底在帮我拍电影。有很多我这个年纪的新人导演,他们可能连拍电影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你说环境好吧,也没有那么好,因为很多新人可能都在苦苦寻找机会。但是我觉得比之前其实好很多,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的电影节,网络也特别发达,很多时候你不需要那么麻烦地拍一个东西,可能是一个短片就爆掉了。也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像病毒似的传播了。所以可能机会比以前多了很多,我们也看到了,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新人导演。

不同的戏需要不同的演员,匹配你作品的演员,你认为需要哪些条件呢?

郭敬明:我觉得第一个是这个人与角色的吻合度要高,外貌要符合角色。表演方面你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表演功底。第二个,对我来说就是演员对这个角色本身有没有特别强烈的热爱。我觉得演员一定是特别喜欢这个角色,或者特别喜欢这个故事,他才能把它演好,否则对他来说就是个工作。

是什么动机让你参与到《演员请就位》这个节目?

郭敬明:最早节目组跟我聊的时候,我也有关注一些关于演员类的节目,但是那几个节目比较像是同行们之间的切磋,因为他的选手、导师、评委都是演员,更像是一种同行间的交流。实际上我们的工作中,你不太会和你的对手说,这条好,ok过了。也不会有演戏的演员来教你怎么表演。《演员请就位》这个节目的核心就是探讨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我就觉得很兴奋,这是以前节目可能没有出现过的东西,最接近我们行业的真实状态,也让大家了解导演是做什么的。而且我是很喜欢和演员在一起的导演,对我来说是很有动力的事。所以整个节目录下来都觉得很享受很快乐,虽然很累,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