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年少日记》导演卓亦谦:人生不会一直输的

卓亦谦将对逝去生命的怀念,对自杀问题的探讨,对社会与家庭在儿童成长上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悉数写进自己的电影首作剧本里。

专访《年少日记》导演卓亦谦:人生不会一直输的

卓亦谦

小孩也会自杀的。

《年少日记》就是这样一个严肃、沉重的题材,触及社会不愿直面的真相。

大城市譬如香港,自杀率高,且逐年低龄化。当卓亦谦带着自杀题材的《年少日记》去提案时,投资人纷纷回避,转而问他还有没有其他故事。

他也许有其他故事,甚至很商业很娱乐的故事,毕竟卓亦谦是职业编剧。但初执导筒的卓亦谦,一定会讲心底里最想讲的那个故事。

《年少日记》与卓亦谦早年学生时代的一次经历息息相关,每每想起,潸然泪下。那是大学时期稀松平常的一天,他看到他的大学同学在伏案写作,他以为同学在写剧本,但第二天同学突然离去,他才知道那不是剧本,而是遗书。

卓亦谦将对逝去生命的怀念,对自杀问题的探讨,对社会与家庭在儿童成长上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悉数写进自己的电影首作剧本里。

专访《年少日记》导演卓亦谦:人生不会一直输的

卓亦谦

卓亦谦从香港城市大学毕业,在香港做编剧12年,一共署名的作品才两部,一部是叶伟信导演的《杀破狼·贪狼》,一部是香港恐怖片《今晚打丧尸》。做编剧如此难产,当导演拍电影更是难上加难,更不用提他想拍一部如此严肃、沉重的自杀题材作品。

在香港电影发展基金的支持下,卓亦谦拿到很低的成本开始《年少日记》的拍摄,疫情期间拍戏又产生了诸多不可控的困难。但一切还算顺利,即使最初计划拍的五间学校变成了三间,即使一个镜头至多拍两次。

卓亦谦是幸运的,就捉襟见肘的成本而言他请不到郑中基做主演,但剧本打动了郑中基,一拍即合。卓亦谦还得到尔冬升导演的提携和帮助。作为《年少日记》的监制,尔冬升导演与卓亦谦导演之间没有等级观念,前辈与新人之间平等默契。

《年少日记》的影片故事始于一封遗书,老师看到遗书后想寻找轻生学生,由此勾连出老师曾经的年少记忆,一本尘封的日记打开了过往窒息、晦暗的童年时光。故事安排了两条线,现实线索里老师想去寻找并帮助轻生者,还要面对自己岌岌可危的婚姻,而过去线索里,那本年少日记揭开了老师的原生家庭,童年时期父母的教育、兄弟的关系娓娓道来。

《年少日记》触及的社会议题众多,东方家庭里习以为常的父权主义、棍棒教育、比较文化、望子成龙的观念等等,以及原生家庭对成年人的亲密关系,甚至生儿育女的影响。这些议题都隐藏于整个精心构造的故事迷局与演员的精湛表演中,在一层一层的情绪波涛之后,在影片结束一切归于平静之后,留给观众的是无限的自省与沉思。

专访《年少日记》导演卓亦谦:人生不会一直输的

卓亦谦

究竟为什么一个10岁的小孩要自杀?究竟为人父母要怎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究竟孩子的学习成绩,乃至未来的世俗成功,真的那么重要,真的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吗?究竟学校与社会要怎样担负起应有的责任?究竟怎样驱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伤害与阴霾?究竟每个人要怎样面对自己人生中的不开心与抑郁?

《年少日记》的后劲绵长、沉痛,强烈的戏剧冲突与充满悬念的叙事技巧保证了影片的观赏性,而藏于故事背后的议题让每一个东亚文化下的人感同身受,心有戚戚。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后,《年少日记》一路高歌猛进,在亚洲电影大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收获颇丰。据悉,《年少日记》已确认引进,4月19日将登录内地银幕。

作为新人导演,卓亦谦头炮响亮。《时尚芭莎》专访《年少日记》导演卓亦谦,听他讲述《年少日记》创作过程中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下,谦逊与风度并存,专业与感性兼具。他从悲剧中萃取出向上的力量,鼓舞艰难前行的人,“人生不会一直输的”。

专访《年少日记》导演卓亦谦:人生不会一直输的

卓亦谦

Q&A:

作为第一部长片,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一个题材?

卓亦谦:电影的情节是假的,但它的情感是真的。

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压力很大,但是并不知道身边的人压力也很大,因为身边的同学都不会说,彼此都没有说过这个话题。

直到我长大之后,我的同学说,其实那时候他的压力很大,我才意识到,原来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这和现在的内卷文化很像,我去年才知道这个词。

影片里小演员的表现都很好,你从接洽到跟他们磨合都做了哪些工作?

卓亦谦:拍这个戏我最害怕的是伤害到那两个小演员,因为我自己9岁至10岁的时候,对于自杀这个概念也没有多少了解。

我最开始很害怕,所以用很多方法去讨好他们。但是到了现场之后,镜头一停,反而这些小演员出离戏的速度比大人要快。

在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其实他们也知道自杀,也知道社会现在是什么样。我学习到的是,你不要当他们是小孩子。

后来我回忆起来,我们小时候学习的能力很强,很小就知道大人什么时候在说谎。

他们提醒我,《年少日记》这个故事就是说不要去批判别人。这个故事明明是让老师要懂得放下自己的身段,好好地去跟学生相处,你自以为你是大人就比小孩子懂,这其实是不对的,其实小孩们都懂。

所以我就知道,我和这两个小孩子的相处,不要当他们是小孩子,他们就是演员,跟大人没两样。

我最近才听到黄梓乐跟卢镇业说,他在现场拍完的时候,他都不敢笑,他其实已经回来了,但是他看那些大人都还沉浸在忧伤的气氛里,他就不笑。我听后就觉得很温暖,黄梓乐真是一个很懂事、很棒的小朋友。

再聊一下郑中基,你为什么选择他演父亲?

卓亦谦:我看了他演的一个电视剧,叫《暖男爸爸》,是一个喜剧。

香港拍电影很困难,我觉得这部戏可能是我一生之中唯一的一部电影,所以有什么实验,有什么想合作的演员,就应该去尝试。

我一直很想让郑中基去尝试正剧,因为我相信喜剧其实是很难的,他们要学会自嘲,学会在一些很荒谬的情况下,也要正经地表演。

喜剧角色的处境经常非常荒谬,但是他们用一个反常的态度去面对,往往就会产生喜剧的效果,所以喜剧演员最懂得什么是悲伤。

我们的成本其实没有可能请到他,但是觉得应该问一下他,他很好,看完剧本就决定出演。

专访《年少日记》导演卓亦谦:人生不会一直输的

卓亦谦

片中用了德彪西的音乐,而且配乐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要选用德彪西的音乐?

卓亦谦:写剧本的时候压力很大,我很崩溃的时候,就听着德彪西的音乐,它会让我内心平静一点。

剧本里有一个段落,两个小孩子要去学钢琴,我问我的配乐师朋友,如果一个大概9岁的小孩子,他是天才型的,能不能弹,配乐师说可以,然后我就用了。

因为这个音乐对于小孩子来说,可以很好地安抚他的情绪,但是在戏里面,哪怕小朋友真的到最后走的时候,他也没有真正享受过这个音乐。

还有一个制作上的原因,因为德彪西的音乐没有版权费。但是我知道不能因为自己很喜欢这个音乐,就硬加进剧情里,它也要符合角色的设定。

后来配乐的方向来自经典音乐的变奏,有两个部分,小孩子的部分比较多钢琴的演奏,大人的部分做了很多效果处理。大人的戏常常处在一个比较孤独的状态,音乐比较接近他的内心,小孩子的那一部分有很多感情。当这两条故事线交接起来的时候,两个类型的音乐就合在一起使用。

作为香港电影人,有哪些前辈对你产生过影响?

卓亦谦:我以前和曾国祥导演工作过,他拍《少年的你》的时候跟周冬雨一起剃光头。

我觉得这个行为是一个很暖心的行为,他知道周冬雨拍这个戏很困难,他这个行为是我会跟你一起度过,这是很值得我学习的态度。

还有监制尔冬升,他年轻的时候是演员,是明星。他给我很多的建议,但是他没有把我当成一个刚刚入行、什么都不会的新人,彼此都很尊重对方。因为在香港的电影圈子,等级观念很重,总有那种倚老卖老的前辈。

尔冬升导演教了我很多东西,给了我很多建议,制作跟创作上的都有,但是他最后都会说,其实你才是导演,你自己去做决定。

我那时知道,当导演除了要下指令之外,还要懂得聆听,选择性的聆听。因为意见有很多,有些是很个人的意见,有些意见里面包含了解决方法,也有一些意见是出于自己的目的,所以当导演要学会辨别。

专访《年少日记》导演卓亦谦:人生不会一直输的

卓亦谦

作为香港电影人,有哪些前辈对你产生过影响?

卓亦谦:我以前和曾国祥导演工作过,他拍年的你》的时候跟周冬雨一起剃光头。

我觉得这个行为是一个很暖心的行为,他知道周冬雨拍这个戏很困难,他这个行为是我会跟你一起度过,这是很值得我学习的态度。

还有监制尔冬升,他年轻的时候是演员,是明星。他给我很多的建议,但是他没有把我当成一个刚刚入行、什么都不会的新人,彼此都很尊重对方。因为在香港的电影圈子,等级观念很重,总有那种倚老卖老的前辈。

尔冬升导演教了我很多东西,给了我很多建议,制作跟创作上的都有,但是他最后都会说,其实你才是导演,你自己去做决定。

我那时知道,当导演除了要下指令之外,还要懂得聆听,选择性的聆听。因为意见有很多,有些是很个人的意见,有些意见里面包含了解决方法,也有一些意见是出于自己的目的,所以当导演要学会辨别。

接下来的创作,会继续聚焦家庭题材,还是会尝试一些不同的类型?

卓亦谦:接下来绝对不是像《年少日记》这样的影片了,因为心理负担太大了,所以我可能让自己的心先休息一下。

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我都想去试试看,比如说爱情片、喜剧片、恐怖片、动作片等等。

现在《年少日记》的反应比我想象中要好,我压力很大,会想第二部怎么办。如果有第二部的话,观众难免会跟第一部戏去比较。但是我的方向是,我希望第二部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人生苦短,有什么想尝试的就快点去尝试。

《年少日记》的议题非常沉重,也非常当下。对于现在的一些小朋友,他们也许会面临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或者是家庭、学校里的问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卓亦谦:每个人都会有很绝望的时候,但绝望的情况不会永远一直下去。譬如说去赌场赌大小,你不会一直都输的,你要继续赌下去。因为人生还有很长时间,我们也不会一直输。人生路上会有很多人批判你、否定你,但最主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

监制:葛海晨 / 摄影:YuXiang / 策划 & 采访:Timmy / 撰文:君伟 / 制片:段雨 / 编辑助理:yi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