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 最亮的灯 最深的夜

她是舞蹈精灵,9 岁进京求学,勤学苦练后陆续摘得全国舞蹈大赛金奖、荷花奖、文华奖等一众桂冠,成为备受瞩目的青年舞蹈家;她经历过至暗时刻,作为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唯一的独舞演员,却在最后一次彩排时意外坠落;她用坚毅赦免命运的玩笑,即便在轮椅上也继续起舞、编舞,并凭借不凡的努力取得博士、博士后学位,她的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她用公益散播善意的种子,用舞蹈疗愈自己,也疗愈他人。

刘岩 | 最亮的灯 最深的夜

刘岩

如果时代是一部历史电影,其中必有值得铭刻的辉煌片段,却也少不了刺骨的苦难瞬间。而只有那些在生活缺憾暴露后,选择依旧相信、依旧热爱,甚至为世界散发出更多能量的人们,才能称之为时代人物。而刘岩,无疑是其中之一。

她是舞蹈精灵,9 岁进京求学,勤学苦练后陆续摘得全国舞蹈大赛金奖、荷花奖、文华奖等一众桂冠,成为备受瞩目的青年舞蹈家;她经历过至暗时刻,作为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唯一的独舞演员,却在最后一次彩排时意外坠落;她用坚毅赦免命运的玩笑,即便在轮椅上也继续起舞、编舞,并凭借不凡的努力取得博士、博士后学位,她的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她用公益散播善意的种子,用舞蹈疗愈自己,也疗愈他人。

生而舞,舞而伤,伤而思,思而定,定而再舞,再舞,即重生。

涅槃重生,刘岩从舞者到学者、师者、公益使者,在最深的夜里成为了那盏最亮的灯,照亮前路,也为更多人点亮希望。她追着光,用双手、用思想、用博爱,舞出了生命变奏曲后的绝美身姿。

刘岩 | 最亮的灯 最深的夜

刘岩

涅槃重生 追光而舞

没有人会忘记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荡气回肠,但对于舞蹈家刘岩来说,却是人生的至暗时刻.2008 年7 月27 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只有12 天,国家体育馆鸟巢内进行最后一次彩排。刘岩作为开幕式上唯一一位独舞演员,却由于车台操作的1 秒失误,从三米高台跌落,脊髓完全性损伤,自此无法站立。

这段1 分37 秒的舞蹈《丝路》,刘岩练习了上千遍,这让她有机会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却也让她要用另一种姿态面对余生。这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难以面对的现实,对于用肢体创作的舞蹈艺术家而言,更是致命打击。

2009 年,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来到刘岩的康复床前,带着颗粒饱满的新疆大枣和暖心的关切。当时的刘岩住院半载,失眠,焦虑,处于烦躁不安和恐惧的情绪中。亦师亦友的许锐抛出橄榄枝,邀请刘岩加入北京舞蹈学院和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的国际舞蹈项目,当年的主题为“起舞于动荡世界”。为了说服刘岩重回舞台,项目组特别邀请了张云峰老师担任编导,以上肢舞动,表达刘岩的内心世界,作品被命名为《最深的夜,最亮的灯》。而在此前,张云峰和刘岩有过多次合作,其中,让刘岩获奖无数的《胭脂扣》就出自张云峰之手。

刘岩应允了邀约。初次回到排练室的迥异的心境让她记忆犹新:“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09 年5 月12 日,摔伤后第一次排练,我不敢看镜子。张老师很敏感,看出了我的心思,但他什么都没说,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我面前,面对面带着我开始排练。”

2009 年11 月,北京保利剧院,《最深的夜,最亮的灯》正式公演。音乐响起,聚光灯下的刘岩心中升起了恐惧,在怀疑中完成了作品。但演出结束后,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惶恐中的刘岩回过神来:“我感觉他们是在鼓励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我告诉自己:明天可以跳得更好。”

那一刻,舞者刘岩回来了。随之复苏的,还有她对舞蹈和世界的热爱与信心。2021 年,刘岩成立“吾舞刘岩创研室”,出品首部舞剧《京宴》,讲述老北京的饮食文化和人情冷暖。刘岩也从舞者跃身成为总导演。为时2 年的创作与制作,刘岩既辛苦又享受:“作为主创和总导演,觉得自己很像个大家长。事无巨细,要顾及所有环节。整个项目是一个大框架,随时都在考验总导演的专业和气场能否hold 住全局。不辛苦,就会不周到。”

从脚本到舞蹈编创再到制作,刘岩投入了大量心力,不断打磨、成立、推翻、再成立。直到首演前夜,刘岩还在带领团队做最后的修改。剧中人物京生是一个北京胡同里的大男孩,但在刘岩看来,每个人物在舞蹈中都应该有属于他的诗意。于是刘岩对服装组同事提出建议:面料改为双绉,在之前藏蓝色基础之上,增加一条白色,从上身垂至膝盖,为人物增加诗意和仙气。服装设计师连夜赶工,最终使得作品达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

刘岩笑言:“大概每个艺术家都会这样,不断给自己制造麻烦,但也是创作的魅力所在。一旦实现了顺畅的起承转合,心中尘埃落定,就会相信:一部好作品诞生了。这个过程辛苦而纠结,但是归根结底,很幸福。”

刘岩 | 最亮的灯 最深的夜

刘岩

手之舞之 用舞蹈帮助更多人

从怀疑,到重新坚定,只需要一个舞台。刘岩早就与舞蹈艺术两心合一。没有双腿,还有双手,当心被打开,更多选择也就自然示现在眼前。

2010 年,刘岩决定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以学者的身份实践对舞蹈的热爱。 “当时是抱着一定要考上的决心。后来越复习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越多,但是我坚信一个特别平常的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没考上,一定是因为功夫没下到位。”考试前大半年,刘岩把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考博准备上。

博士考试顺利上岸。从舞者到学者,刘岩另辟蹊径,找到了新的人生课题.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专业。在刘岩心中,舞蹈是最国际化的语言,肢体语言永远是沟通的第一语境。于是,从中国聋哑人手语,到中国传统曲艺舞蹈手势,从梅兰芳的53 式,到梨园戏和京剧中的手势,从佛教手印到敦煌壁画……刘岩兴奋地在各种文献和古籍中挖掘有关“手”的蛛丝马迹。深入研究和刻苦钻研之下,刘岩成功取得博士学位,并在2014 年将三年研究成果集结出版为第一部学术专著《手之舞之》。2016 年至2019 年,刘岩又在中国社科院进入博士后研究阶段。2021 年,出版《手之印相》。她用文字和思想起舞,也填补了中国古典舞手舞领域的空白。

逐渐从摔伤阴影中走出来的刘岩,强烈意识到:“舞蹈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服务于更多人。”如今,公益对于刘岩来说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2010 年,在文联支持下“刘岩文艺专项基金”成立,帮助孤儿和残障儿童通过艺术发现更多美好,并随之创办一年一度的公益摄影展“天使的微笑”。刘岩亲自带领团队帮助上千名孩子走入艺术世界,陪伴和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这条路,一坚持就是12 年。

与此同时,刘岩还在母校北京舞蹈学院任教,她在人文学院的舞蹈科学研究方向的指导下进行了“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疗愈”的相关研究。刘岩带领年轻的科研团队,从太极、五行、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基因、形成动作,开展舞蹈艺术疗愈。项目聚焦过自闭症儿童,今年着重关注女性及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和普通老人,2022 年在北京金杜艺术中心落地的“幸福力”舞蹈艺术疗愈工作坊中,女性律师成为了首批体验人群,她们逐渐打开着身体与心灵的边界。

“其实西方舞蹈疗愈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作为一个中国舞者,我觉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摸索出属于我们、也更适合我们的舞蹈艺术疗愈方法非常重要。数年之后,我们在舞蹈艺术疗愈领域,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声音。”

刘岩 | 最亮的灯 最深的夜

刘岩

不焦虑 不急躁 创造无限的美感

在刘岩眼中,即便忙碌工作,也应保有从容气息。如今,由她主导的三个工作团队并行不悖.“吾舞刘岩创研室”开展舞蹈作品的创作和制作,“刘岩文艺专项基金”和舞蹈科学团队分别负责公益行动和科研。当被问及如何协调多项目并行的工作节奏,刘岩笑称:“我比较老套,每天都会有一个list,有规律地按部就班。比如今天要聚焦舞蹈科学的会议,就不会去和创作团队谈音乐和舞美。我希望大家在一起要做成事,但不要太辛苦;工作安排得很紧凑,但还要开心。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不焦虑,不急躁,有合理的节奏,才能形成持续做一件事的定力。”

谈到工作,刘岩叙述的人称常常是“我们”,而不是“我”。对于合作伙伴和团队成员,眼里充满感激和骄傲。她爱把“我的小伙伴”挂在嘴边,对于每个成员的贡献和付出如数家珍。“无论是创作一部作品还是成就一番事业,我深知凭借一己之力绝对无法完成。我认定团队的优秀和合作老师的专业。我们彼此托付,各尽其职,共同创造无限的美感。工作收获不属于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重要。”

刘岩提到的“无限的美感”,用她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描述,是“诗意”.舞台的诗意,工作的诗意,生活的诗意。刘岩有个绰号,叫“刘小资”。是朋友、相声演员应宁取的:“她太精致了,那么热爱生活,对自己有要求,和她在一起总觉得自己特糙。”刘岩向我们描述了她大多数情况下的作息:早起读书,在家中健身,训练腰背肌肉,出门前桑拿沐浴,工作饱满而有条不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天游泳。谈及对美好世界的热爱,刘岩的话语中总是透露出由衷的热情和笃定。当被问及这种笃定缘何而来,她想了想,眼睛笑成了弯月:“大概我骨子里就是这么个人。”

追溯刘岩的童年,9 岁从内蒙古离家,执意进京学习舞蹈,不被父母看好,却一次成功考过,虽然一路上付出了比大多数人多的热情和努力,但一直是懵懵懂懂。是2008 年的那次事故才让刘岩辨识出了自己心中的特质:“重创会让人重新思考一些事情。你会客观地询问自己,还要继续吗?还有热爱吗?但所有问题都在某个瞬间涌出统一的回答。于是反观自己:原来我骨子里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但是面对这些品性,不刻意发现、也不刻意助长,只是坚忍不拔地去热爱我的热爱,去创造自己向往的美好。”

刘岩创造美好,乐此不疲地传递生活的诗意。采访结束后,刘岩特别请同事回到车里取回一本书,是聂鲁达厚厚的诗集《漫歌》。刘岩认真地翻到其中一页,递过来说:“这篇真的好。你有时间一定要好好读。”那页起,印着聂鲁达500 行的旷世长诗《马丘比丘之巅》,流淌出时代给予诗人的震撼与启示:“于是我沿着大地的阶梯登攀,穿过茫茫林海中蛮荒的荆棘,来到你.马丘比丘面前。”

编辑:文冀 / 摄影:张弘凯 / 文:郭蓉 / 妆发:娜娜 / 服装造型:刘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