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
与许多同时段出道的好演员一样,近年的影视剧中,鲜少见到李冰冰的身影。这是一帮“真正见过行业大世面”的从业者,他们经历过影视业的爬坡过程,接受过演技与品格上严肃的淬炼,很长一段时间的从业历程中,心无旁骛,只需要在意“表演”本身。所以在今天,他们克制。足够有吸引力的角色出现前,有人选择走向行业上游,做导演、监制、出品人。有人游离出去,投资、经商、做项目。有人回归家庭,有人销声迹。
李冰冰目前的选择,大概是:更彻底地拥抱生活,更开放地创造生活。不轻易选择,也不轻易放弃。减法,不止息的减法,同时认真观望所拥有的事物、所身处的环境,调换视角,以新思维面对旧光景。
李冰冰
万物有灵且美
冬日滑雪,夏日骑马,这两年大自然去的多。
初到禾木,面对原野,李冰冰泪流满面。教练以为她生活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儿,关切问询。实则,是大自然神奇的疗愈力量,使她那一刻的情绪情感自然流淌。
第二个雪季,再一次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她发现自己仍然不敢轻易与大山展开链接。那种能量是巨大的,作为一名演员,作为一个敏感的人,在离城市足够遥远的群山深处,李冰冰被大自然的灵力征服。
李冰冰
“好想变成一匹马,那样就可以奔跑。在这里,你真是最菜的那一个,一只小鸟都比你飞得高看得远见得多。这是它们的家园,而我们人类,从来没有把大自然当成真正的家。”
天地之间,万物生长,每个生灵都有自己的小宇宙。人类社会生生造出来的需求与奔忙,在原始力量面前,显得可笑而荒唐。李冰冰扼腕叹息:实在是太晚才来关注大自然了!她也渐次想起,埋藏在记忆深处的那些自然界带来的震撼。
李冰冰
多年以前,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亲善大使李冰冰曾去肯尼亚考察非洲大象的生存状况。在桑布鲁自然保护区,下了飞机,跑道尽头接机”的,居然是一群翘首顾望的长颈鹿。坐在不设遮挡只有杠梁的古普车里,缓缓与象群同行,大象们忽扇着大耳朵从旁经过。
恍惚的、电影般的不真实感,夹杂着远古的基因觉醒,李冰冰那一刻的感觉很魔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画面,却觉得非常熟悉”。
那天晚上,她住的酒店非常原生态,几片帘子放下来,扎在山里的帐篷。第二天,帘子一拽,帐篷升上去。“我的天呐,视线之内,全是广袤的草原、山丘,斑马、羚羊,满眼都是动物,好高好高的野草,只有自然的声音。如此和谐,如此安静,如此熟悉。人类怎么不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呢?很久很久之前,我们就在这里。”
李冰冰
走进雪山,也让她想起早年做品牌活动的时候,被直升机带到西欧海拔数千米的勃朗峰上,所看到的特殊地貌。
在人际鲜至的山巅,时间的长河留下了印记。冬季积雪,终年不化,大块的冰常年被西风雕琢,产生凌厉造型,结晶岩层穿插其间。岁月交看,多少力量才能造就出的鬼斧神工,在那一刻震撼了李冰冰。那时候的她,还没有关注自然,“只是开开眼果”,觉得神奇。
“以前就是个观光客,意识不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灵力的存在。历经风霜,回到自然的怀抱发现,这才是你的母亲啊!当你真心与之链接时,她赠予你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见到山见到海,面对空气阳光与微风,总觉得本该如此、稀松平常。但真的是这样吗?或许只有把自己彻底地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感受,甚至去呐喊,接收到自然的回响,感受到她的疗愈,才会意识到她的慷慨与神秘。
李冰冰
许多年来,李冰冰关注环境,呼吁环保。这两年滑雪、骑马,长时间身处自然,多年前见识过的风土地貌、原野生灵浮上心头,仿佛岁月的积淀在今天凝聚到一个点上:万物有灵,天地大美。她便只想做一件事:爱,爱这个自然,而非索取。为它做点什么,与它和谐共处。
与整个生态和谐相融时,李冰冰很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松弛,亦沉稳谦卑。
李冰冰
认识你自己
1996 年,李冰冰说,她花3200 元,买一个大品牌化妆箱,以证明自己对化妆这件事特别尊重。现在,她没有化妆箱也没有化妆包,就一个普通布袋子,装一个粉底一个粉扑一根眉笔,化妆只要 5 分钟。
“睫毛和眉毛都是需要养的,少化妆少折腾就会长得好”,化妆镜前,一边分享着保养心得,一边亲自上手完成妆造细节。这次拍摄,眼影、眼线到发型,很多方向上,李冰冰都有明确的想法。
李冰冰
她的饮食结构很健康,不容易代谢的食物很少入口。如果觉察到肠胃不适,就会吃素一段时间自我调整,减少胃肠负担。“病从口入,吃的东西如果不能被代谢掉,就会变成垃圾留在身体里,影响健康,也会让体态产生变化。我们这副皮囊,要是跟一个不思考的人在一起多辛苦啊。多体谅一点它的工作,可能会舒适一点。”
她也非常关注身体每个关节的感受,常年非常规律地分部位锻炼。尤其是运动之前,一定会非常认真地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免受伤。
李冰冰
或许正是这些常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让李冰冰始终保持着镜头前的好状态,并且在许多方面拿到了好成绩。
比如本来是玩耍,但似乎渐渐成为新业务的滑雪。
李冰冰
第二个雪季伊始,作为曾经的打戏女演员,带着掌握一门运动技能应该比别人更快的信心,带着上个雪季残存的记忆,当她冲给教练看的时候,被当头棒喝:你这样滑没用!站姿、顶胯、躲重心,开肩等一系列动作都有问题,看上去轻松自在,其实很容易摔倒出问题。
“当时我就惊着了。”本来已经轻松自在想咋滑咋滑了,一下子要从头来过。但她知道表面轻松的背后,的确存在教练说的问题,于是面对已经形成的肌肉记忆,李冰冰开始了艰难的复训。
李冰冰
好比孩童学步,明明可以走路甚至快跑了,却要从站立、迈步重新学起,不能说不受打击。心急的时候,教练说:“姐,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她想起康复教练说过的另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瞬间洞明。
因为康复的过程就是每一天每一天看不到任何进步,但积累一两年后,身体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曾经带领着自己的身体前进过,明自坚持的力量。自此,甘愿成为雪场里最下苦功的那个“笨人”。
李冰冰
别人都去冲大白坡、滑野雪、滑树林,她就在道上苦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然后发现,重复基本功的过程中,某些高难度动作居然自动解锁。当她站姿滑姿都特别好,做出很漂亮的动作时,教练说:“这都是你一个弯一个弯练出来的。”
想做的事,就照着最高规格下功夫,经年累月,不遗余力。李冰冰这一路,都是这么走的。练基本功、坚持、循序渐进,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使人达成自我掌控,了解能力上限,也更进一步地认识着自己。而后,获得更大尺度上的自由。
李冰冰
冲向群山
某一期滑雪小视频中,李冰冰配文:原来这就是冲向群山的感觉。
假如人生是旷野,或许我们都曾在青春年少时,冲向群山。那是未知的、广阔的、充满挑战的世界,无限可能,无尽自由。然后,有些人受了伤,有些人被牵绊被束缚,不再是冲向群山,而更像被某座大山压住,不得伸展。
李冰冰
生活的荒谬在于,冲向群山的机会,往往发生在我们还不具备山中生存能力的时候。而当我们羽翼丰满,又早已见识过此中艰险,不敢再轻易翱翔。原来冲向群山的首要装备,并不是飞越的能力,而是那颗敢飞想飞的勇敢的心。
李冰冰的“冲向群山”,正在发生着。她或许不再是当年凡事争先的拼命三娘,奋斗的方向与兴趣也早已产生变化,但她松弛、勇敢、内心轻盈。如今,生活、健康、关系,对她而言的重要性显然远胜其他。面对这些,她带着与当年闯荡江湖同样的清醒觉知。
李冰冰
谈到是否非常热爱现在的生活,她想了一会儿,“与其说热爱,或许,对如今的我而言,坦然接受一切更显得真实一些。以前总希望能靠努力换取一些不变的东西,但其实一切都是在变化的。所以我想,能有一个海纳百川的心态去接纳,是一个长久的能够支撑你再次拥有热爱这种情绪的前提。”
她已经学会不对生活设置过多“期待”与“应该”,允许万物如其所是。保持自身美好的品质,比如真诚,比如让自己始终是可以被信任的。“这是正确的,重要的事情。但你只要做好自己,不必裹挟他人也一定在同样的轨道上,要接受这不是所有人的信条。”
偶感疲倦时,她告诉自己:也许我的出现会给别人带去一些好的能量呢?也许会遇上带给我能量的人。人生嘛,总还是要有一些百分比是用来消耗的。积聚能量,只是为了当我们去消耗的时候,会有更多储备可供使用。
李冰冰
更多的时候,她把一切处境都当作表演课上的训练:所有的观察与感受,都是养分。也许在今后的某次表演中,下意识就走出来了。
“让一切流经我的心,但心上不受力。”李冰冰已走到开阔处,甚少限定,甚少不安,多数时候能够自己做主,依然在清晰地观察着自己,并随时校正,持续做减法。自由,自在,自得。
监制:卫甜 / 摄影:何开拓一 / 策划、造型:王古古 / 化妆:王璐 / 发型: 陈锋 / 文字:月季 / 统筹制片:XIXI / 美术:外星人工作室 / 美甲:陈一 / 服装统筹:XIXI、康康 / 摄影助理:郭东伟 / 服装助理:Nana、dimo、思宇 / 场务:奥鑫场务 / 场地、灯光器材:北京上德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