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丁 ▪ 拉巴基 | 聚光现实 理想照耀

虽然拥有美丽容颜、漂亮身形,也演过不少戏剧,不过,对于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来说,一直以来的功课,都是做导演。她的关注点,总是黎巴嫩的深层现实:面对困境和疑虑的,也许是女人,也许是孩子,也许是某些陷入泥沼中的人。“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女性,更是人们。别人总说,我太理想化,但是,也许就是理想的聚光灯,能照亮阴暗中不被人瞩目的角落吧。”电影《何以为家》(音译《迦百农》)获得了2018 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作为戛纳“一种注目”单元的评审团主席,娜丁·拉巴基也收获了更多。

娜丁 ▪ 拉巴基 | 聚光现实 理想照耀

娜丁 ▪ 拉巴基

给予孩子,更多关爱

迦百农是《圣经》中的地名。但其实,当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开始拍摄这部电影时,她真正的想法,是这个词汇的另一个意义:杂乱。“开始我没有刻意给电影命名,构思时,我的丈夫卡勒德建议我把所有我想谈论的主题都写在客厅中央的白板上。”

脑海中冒出来的主题,是非法移民、虐待孩子、移民工人等。这些杂乱的现实问题,让生于20 世纪70 年代的她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一些矛盾点。

“围绕儿童受虐的想法,来自我看到的心碎一幕:凌晨1点,我驾车在一个红绿灯前停了下来,在窗户下面,一个孩子正在妈妈的怀里半睡半醒,他妈妈在乞讨。对我打击最大的是,这个两岁的孩子没有哭,他似乎只想睡觉。他闭着眼睛的形象一直在我脑中。回到家,我觉得我必须去做一些事情。我把一个孩子对着父母哭喊,责怪他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场景画成一幅画。这也是创作《迦百农》这个电影的初衷。”

《迦百农》讲述了12 岁的小男孩Zain 的故事。Zain 决定起诉他的父母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而不能给他应得的哪怕仅仅是一点爱。同名小演员Zain 是娜丁·拉巴基的团队在黎巴嫩贝鲁特贫民区街头发现的。当工作人员给娜丁·拉巴基看他们拍摄的街头选角视频时,她简直不敢相信:在自己构思中的那个男孩,用一双湛蓝、清澈的眼睛,就这么从镜头里看着自己,仿佛在诉说着什么。“Zain 的眼睛打动了我,他凝视镜头的样子,让我觉得我一下子就找到了主人公。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看起来比12 岁的男孩小一些,但他的眼睛是那么的动人,令人信服。”

娜丁 ▪ 拉巴基 | 聚光现实 理想照耀

娜丁 ▪ 拉巴基

大多数演员都是来自真实生活,有着和本片类似的遭遇。“Zain 的真实生活(在某些方面)与他的角色非常相似。Rahil(Zain 遇到的埃塞俄比亚女子)也是一样,她是没有合法身份的人。Zain母亲的角色灵感来自于我遇到的一个女人,她有16 个孩子,生活在和电影中一样的环境下。就连电影中的法官角色也是现实中的法官。我觉得演员必须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没有那些将这部电影作为维护他们奋斗目标的旗帜的人们,就没有这部电影。”

非职业演员的表演是令人惊叹的。“一开始我也担心,他们会不会面对镜头表演得不够自然。但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深深地挖掘了自己的状态和可能性。我有的时候都会不去打扰他们,让他们自然地表露。他们做得最好的表演就是不表演。”

“饰演Zain妈妈的演员看着我的时候,我知道她要说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心声。所有她说的都是真实的。她没有糖果,她必须抚养很多个孩子,她也不知道怎样养育孩子对他们是最好的。她说:‘你不能随意地评判我’。那个时刻,就是最纯粹的、真实的时刻。有时候最动人的地方就是这些。我们有时都没有剧本,就任凭演员自由地发挥。”

孩子是无辜的纯粹的生命。父亲和母亲将他带到世界上,他就应该获得足够的爱和尊重,值得被温暖和爱包围着长大。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主题。因为它拍出了人性中最不应该被隐藏的部分,所以,这部泪点满满的年度佳片在戛纳征服了一票海外媒体与观众,获得了戛纳评审团大奖。今年,更是来到了中国,在大银幕上和观众们见面。

娜丁·拉巴基说:“我非常理想主义,特别是我相信电影能够改变世界。我坚信电影即使不能改变现状,至少也可以引起话题,或者引发人们的思考。”

娜丁 ▪ 拉巴基 | 聚光现实 理想照耀

娜丁 ▪ 拉巴基

电影魔法,充满魅力

《迦百农》仅仅讲述的是那些表面的难题吗?娜丁·拉巴基用深邃的眼睛凝视着空气中的某一点,表述着:“比起仅仅是感叹这个孩子在街上流离失所的命运,我更愿意选择用我的职业,能够真切地帮助到这些孩子的生活。而触发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我需要在贝鲁特(以及大多数城市)阴暗的角落里投下一束聚光灯,渗透到那些贫困且无法逃脱命运的人的日常生活中。”

这不仅仅是一部表述黎巴嫩的电影。“这个故事是针对所有没有获得基本权利、教育、健康和爱的人的故事。这个黑暗的世界里的人物,是一个时代的症状。”

虽然执导过的电影不多,但娜丁·拉巴基早已享有了国际声誉。在此之前,她关注弱势群体的电影《焦糖》和《吾等何处去》就曾经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大奖。她和戛纳更有不解之缘。

早在2005 年,她就以学生的身份来到了戛纳。“我非常兴奋地体验了这个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电影盛会之一,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隐形人,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每天早上,大家都起得很早,排着长队,只为了求得一张电影票。”后来,作为电影导演,她一次又一次地开展了自己的戛纳之旅。“去参加盛会,看到开幕和闭幕,看到其他人、其他电影,真实感觉到自己的成长。”2018 年,她的新身份则是,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的评审团主席。令人兴奋的是,《迦百农》也获得了评审团大奖。“生活让我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我依然对电影有着孩童般的好奇心,喜欢不断地看电影、拍电影。”

娜丁 ▪ 拉巴基 | 聚光现实 理想照耀

娜丁 ▪ 拉巴基

她是个喜欢观察别人的人。“人们在各种情景下的想法,很令人着迷。观察就是我灵感的来源。这种迸发很可能并不是当下的,而是几年之后,当拿起摄影机想拍摄点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会发现,啊,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人呢,这就是他们的经历。这对我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电影像施了魔法,而所有的素材都来自现实。“我并没有特地去观察某一类人,而是愿意关注人们的挣扎。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们的生活出了什么问题?有没有办法来解决当前的困境?可能这样的想法太天真、太理想化了,但我就是关注。我想知道他们都面对了什么。就像我爸爸说过他小时候的故事那样,那些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身上发生了什么,身边发生了什么,对我来说,不说点什么简直是不可能的。总是这样的:故事找到了我,而不是我找到了它。”她说。

即使已经享有国际声誉,但拍摄《迦百农》也是困难的。它经历了导演三年的研究、6 个月的拍摄、超过520 小时的素材、12 小时的粗剪版,也经历了最初资金的困难。拉巴基的丈夫卡勒德给了她非常大的帮助,他承担了本片的音乐和制片工作。“他在经济问题上面对和承担了很大压力。他不想让我过度焦急于这件事,而是专注地去导演和创作。所以我们一直都在拍摄,即使在经济最困难的时期。”

就像一个奇迹,梦想照耀现实,也溶解了现实的难题,他们坚持着,直到一一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我很感激,这个电影拍出来了,赢得了很大的荣誉。我们去了很多电影节,甚至现在,我来到了中国,对中国的观众们讲述这些。谁能想到呢?真的非常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