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限挑战者

中国极限挑战者

王奥林

王奥林:忘记下潜数字

2018 年7 月24 日,巴哈马长岛蓝洞,这里正在进行国际自由潜水运动中最顶级的深度挑战赛,全世界最优秀的几十位自由潜水员聚集在这里。这项比赛要求参赛者在安全员的监督下,仅凭借一口空气,靠自身的力量下潜到海中的指定深度,再返回水面,并完成水面规定动作。

王奥林已经第三次来到这儿了,每一年都创下数个新纪录。比赛已经持续了好几天。在20 日那天的比赛中,王奥林下潜到了107 米,这又是中国自由潜水CW T(恒重有蹼)项目的新纪录。接下来,他还要挑战更深。

伴随着裁判的倒计时,“10……5、4、3、2、1。official top !”他用力吸满一口气,侧身翻转,头部浸入水下,随后整个身体也一跃而下,没入水中。

他双臂并拢向下探索,像一条鱼一样,为了克服浮力的影响,加大双脚踢蹼的频率和幅度。在此过程中,哺乳动物潜水反射开始发挥作用,在运动的状态下,他的心率不升反降,每分钟30 下,四肢的毛细血管开始收缩,收缩后的血液回流至身体的核心器官:大脑、肺和心脏,以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转。

下潜到一定深度后,他把手放了下来,脚也不再大幅度踢蹼,开始自由落体,任凭重力将他拉扯到海底。时间一秒一秒过去,下潜越来越深,压力越来越大,水下只有漆黑与寒冷,以及静寂。

那个指定的目标深度已经到达了。而更辛苦的在后面,他要想象自己是一块电池,下潜过程是一个充电过程,而触底那一刻,就要释放所有能量冲刺回水面。

这时,他需要摆脱重力的影响,不断地加速踢蹼。随着氧气的逐渐消耗,二氧化碳在体内开始堆积,但他的呼吸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如果在这时想要呼吸,那意味着,这次潜水的深度超过了他的生理极限,反之,则表明这一次下潜是安全的。

他已经有了足够的教训来应对突发状况。一旦当他有呼吸的渴望,绝对不能慌张,否则大脑会产生很多负面想法:“不行了”,“氧气不够了”,“我有可能不能安全回到水面”,事故总会在这时发生。而最好的办法是,看着绳子继续保持踢蹼,专注。

中国极限挑战者

王奥林

与水面的距离在不断接近,他的脾脏开始收缩,释放出富含新鲜氧气的血液进入到循环系统中,身体机能自动加速。水面的亮光在逐渐接近,他看到了来迎接他的安全员,这是下潜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也是潜水员最需要照看的时候。

50 米、30 米、10 米……阳光透过展湛蓝的海水射进来,有些刺眼,那一刻,他已经伸手可触水面,他在水中吐掉一部分空气。终于,出水了,新鲜的空气又进去他的肺部。他做出一个“OK”的手势,咳嗽了几下,裁判这时对他出示白牌,周围人呼喊着鼓起掌来,他举起右手摆出胜利手势,大声说了一句“Yes”。

2005 年来到北京上大学后,王奥林才学会游泳。工作一年后,他偶然一次和朋友来到菲律宾长滩岛旅游,那是第一次见到大海。

他接触到了水肺潜水,背上气瓶,下潜到海里。直到2012 年,才第一次知道自由潜水,朋友帮他在菲律宾报了一个培训班。那时候他已经是水肺潜水员了,但当尝试自由潜水,跳下水的那一刻,他还是非常的怕。

他还记得,海的颜色不是正常的蓝色,有点黑,天气也有点阴,水下能见度也不是很好,海上还有很大的浪,他非常紧张。

他是狂热的健身分子,然而在水中,健硕的肌肉却显得乏力。他学了三天,感到很受挫,同班的同学没有他强壮,但成绩却比他好。三天结束后要考试,下潜到10 米,算是自由潜水的初级培训,他踉踉跄跄地通过了。

但他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更好,想要去更深的地方,内心有种冲动想要克服恐惧。于是通过这项运动去正视自己的缺点,逃离自己的舒适圈。之后,趁着工作的空余时间,他不断地去菲律宾晋级,不到两年时间成为一名自由潜水的教练,已经可以下潜到40 米深。

但很长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下潜的深度一直停留在原地。这对他来说,无法忍受。他想到,只有通过竞技比赛才能达到更好的成绩。

自由潜水在国际上有两大赛事,一个是AIDA 自由潜水世界锦标赛,另一个就是巴哈马蓝洞赛。2015 年,王奥林第一次参加自由潜水的比赛—AIDA 个人深度世界锦标赛,拿下所有三个项目的中国纪录,其中CW T76 米。

之后从2016 年开始,他开始受邀参加巴哈马蓝洞挑战赛,又创下92 米的国家纪录。此前,世界最优秀的自由潜水运动员从未出现过中国选手。之后的2017 年,他又创下了105 米的国家纪录。

中国极限挑战者

王奥林

在不了解自由潜水的人眼中,会认为这项运动具有很大危险,但在国际自由潜水比赛中,运动员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而不是盲目去挑战身体的极限。否则就会出事故。也因此,每次运动员潜水结束露出水面后,摘掉所有面部装备、对裁判比出OK 手势、说出“I am OK”三个规定动作是作为发放白牌(成绩有效)的条件。

在训练中,当他想继续刷新纪录的时候,也会有无法预测的情况出现。

2015 年一天,他在巴厘岛跟着教练Julia 训练。当时,他想下潜到85 米,而昨天才下潜到80 米,这个成绩并不轻松,如果贸然下到85 米是很激进的,但他又觉得自己可以做到。

当他触底后,想要游回水面,这时,他有了很强烈的呼吸渴望,那表明氧气已经消耗到一定程度了。他知道自己可能没有办法清醒地回到水面了,开始慌张。整个上升过程中,就像逃命一样,这又导致了氧气急剧消耗,他昏厥了过去。醒来后感觉像做了个梦,他睁开眼睛看到了自己的教练,才知道自己安全了,但同时也很沮丧。

在2017 年蓝洞赛上,对王奥林来说是一次成绩的突破,也是一次领悟。100 米一直是自由潜水里一个神奇的数字,在上世纪,科学家和医生都认为人类不可能自由潜水到超过100 米的深度。

王奥林在这次比赛,从100 米到103 米,再到105 米,三次刷新了中国纪录。到了比赛的第四个比赛日,他想挑战108 米,结果两次挑战均已失败告终。

从一开始他的教练就告诉他,“忘掉数字的目标,享受整个下潜的过程。”这次比赛后,他才领悟到,每一次下潜之前,必须放弃自己所有的性格、光环和色彩,随着越潜越深,他不但要更深度的觉察自我,在敬畏大海的同时,通过汲取它的能量,感受到自我的强大,和大海融为一体。不能去关注下潜的深度和时长,因为在这项运动里,这就是杂念。

摒弃杂念的过程其实就是克服恐惧的过程。就像他手臂上的那句话: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恐惧与否是你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