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其 | 多少“ 最佳”, 不如最佳自己

演员的生活里时刻离不开的两个词是松弛与紧绷。张弛之度就是演技与德行之所在。戏里用力、戏外自由大概是常态。而接触李鸿其的时候,这种感觉被颠覆。镜头外的他对每个所接触的人保持着有分寸感的亲和、礼貌。电影开机后,他则以一种极度舒适随性的样子流露本色。他的张弛,看似不合规矩,却又是他最大的道理。

李鸿其 | 多少“ 最佳”, 不如最佳自己

李鸿其

“金马”光环下的三年

三年前,凭借电影《醉·生梦死》,他获得了第52 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第17 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三年后,他凭借《幸福城市》再度入围第55 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从戛纳到多伦多,再到釜山,李鸿其已经是各大电影节上年纪轻轻的常客。“可是得奖并没有那么容易”, 他说,“每一个奖项的角逐,都有太多部电影竞争,一年里要有好几轮角逐。”刚刚出道就被送上金马奖的宝座,李鸿其选择主动给自己“降温”。

李鸿其 | 多少“ 最佳”, 不如最佳自己

李鸿其

“当时(三年前)很多人来找我演戏,我也不演。我就想让自己缓一缓。可是现在又觉得,当初不应该缓一缓,反正都是命运的安排不是吗?”李鸿其回想曾经的经历。三年后“金马”又来,他已完全不同。

李鸿其 | 多少“ 最佳”, 不如最佳自己

李鸿其

朋友说:为什么!

去年,李鸿其参演了两部大陆地区的电影—《缝纫机乐队》《解忧杂货店》,虽然凭借《缝纫机乐队》获得了第26 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最佳新人男演员奖,但仍然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这个文艺片出身的“金马”男演员似乎没有走大众以为的戏路。“我非常好的朋友们很多都质疑我,‘为什么要演缝纫机和解忧?’他们这样说。但我想了想,我本来就要服务某一些观众,我的任务就是这样,接到了这样的一个角色,你要去塑造他。”

这几年,青睐他的导演不少,但是他接戏时都坚持一个原则—“共鸣这件事很重要,哪怕角色很幼稚,只要能看见它的某一种打动我的东西,我就会接。”李鸿其谈剧本时很审慎冷静,他确定自己不是每个角色都能演,没有糟糕的角色,只有自己还没体验到的人生。

李鸿其 | 多少“ 最佳”, 不如最佳自己

李鸿其

我在电影里即兴表演

在最近上映的电影《宝贝儿》里,李鸿其出演的聋哑人小军与杨幂的无声互动,打动了很多人。面对这样特别的角色,李鸿其的创作方式也很特别。在开拍前一周,他才接受导演邀请临时出演这个角色。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即兴表演。“导演一直说是纪实性的东西,那索性我也就纪实。”带着点“老戏骨”的洒脱大胆,李鸿其面对角色时除了像其他人一样珍惜出演机会,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心膨胀的化学反应。他肯定自己平时在演技上所做的充分准备,所以每次站在镜头前,他便不再想那么多,只要相信自己当下的判断就够了。《宝贝儿》中的表现,再度让观众记住了这个会演戏的李鸿其,同时随着每一次的角色,他也在不断开启自己人生中的一道道门。

李鸿其 | 多少“ 最佳”, 不如最佳自己

李鸿其

李安 希斯·莱杰

当得知李鸿其是学哲学专业的时候,好像忽然就打通了一道通向他的门,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就找到了答案。评价一部作品或者一个伙伴,他不喜欢用寻常的形容词去描述。通常,他将其归为一种感觉、氛围、气味……总之是一种属灵的东西。“两个人的相遇,有时候就是看那种气味。”这是他在谈及上个月和李安导演的一次交流时所使用的评价。李安在纽约喜欢坐地铁,喜欢走路,喜欢跟人接触。李鸿其来到北京,喜欢晒太阳,喜欢感受空气和味道。这是他们身上共通的一种气味,一种张开触角感受生活的通感。

李鸿其 | 多少“ 最佳”, 不如最佳自己

李鸿其

李安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他并不会随波逐流,他当然也要符合某些市场,但有着自己生态的平衡。李鸿其认为这样的“气味”也是自己内心深处某种自然的诉求。“我很喜欢希斯·莱杰那样的演员,他可能不像布拉德·皮特、李奥纳多那样人尽皆知,是票房保障。可他很会演,大家认识他是谁,他的气质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在很多熟悉李鸿其的人眼里,他正朝希斯·莱杰式的演员发展。他又坦言:“路线并不是我所能决定的,那是老天给我的。我收到的只是一个个的角色。”讲这话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份不为了什么而做的坦然,使他离希斯·莱杰又更近了一点。